2005年7月13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二版:新岸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特殊矫正师的平凡故事
本报记者 蔡亮

  省十里坪监狱有个专门关押老病残犯的监区,承担着整个监狱174名老病残犯的改造任务。2000年9月该分监区成立后,面对这样一特殊群体,监区民警凭着对“心”的研究,走出了一条有效的教育改造罪犯之路。
    
    学究“爱心博士”沈映皓
    今年31岁的民警沈映皓外号“沈博士”。谈到这个外号,小沈有些不好意思:“这都是同事和犯人们开玩笑取的。”原来,沈映皓平时最喜欢看书,是监区最“通今博古”的人,和他说话能增长不少知识,大家就给他“扣”了顶“博士帽”。
    在沈映皓看来,管教老病残犯最困难的是掌握犯人的心态。“这些人心态都比较差,往往为一点小事就生气,抗拒管教是常有的事。”如何做到不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,又要让他们服从管教,这让小沈伤透了脑筋。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件事,给了沈映皓很大启发。
    当时分监区内有一名开化籍犯人张某,此人曾经动过手术,有个人造肛门,经常大便失禁。身体的残疾让张某情绪波动很厉害,常为一点口角就动手打人,违规次数很多。分监区的一些老民警不仅耐心找他谈话,还十分关心他的生活,在他弄脏裤子后,还掏钱为他买来新裤子、新床单。时间长了,张某也很感动,最后不仅违规没了,还获得了减刑10个月。这件事让沈映皓认识到,管教老病残犯,最关键的是靠民警的爱心。
    于是,有的犯人身体不适吃不下饭,小沈就专门送上可口的饭菜和营养品;有的犯人突发疾病无法行走,小沈就背着他在医院里看病抓药。一次,有一名犯人吃晚饭时被鱼刺卡了喉咙,临睡时感到疼痛难忍。当时沈映皓尽管已经下班了,还是二话不说就把他送到监狱医院,后又转送到县中医院,一直陪伴到深夜2点多。
    
    业余“心理医生”钟茂林
    “心理医生”钟茂林是四分监区的民警,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培训,有着比较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。监狱安排他来这里,就是要发挥他的专长,帮助老病残犯解决心理问题。
    “自卑、封闭、固执、爱钻牛角尖、自我意识强,是老病残犯的主要心理特征。”不愧是心理专家,小钟用了几个词就概括了这类犯人的心理特征。
    去年年底,钟茂林听说四分监区的一名肢残犯不仅与其他犯人关系紧张,还多次与民警发生冲突,就主动找上门去,希望能与他谈谈。
    谈话开始时,这名犯人露出一副不屑的神情,对钟茂林的问话也爱理不理。钟茂林不急不躁,慢慢地与他拉着家常,谈些他感兴趣的事情。看穿着警服的小钟没有一点架子,还总是面带微笑,这名犯人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。慢慢地,他的话匣子打开了。
    原来,该犯是个文盲,加上又是肢残,他在社会上处处碰壁,与家人关系非常紧张,长期的心理压抑导致他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,以至于“几进宫”。这次入狱刑期长达10年,致使该犯感到希望渺茫,开始自暴自弃。
    摸清了犯人的心理症结,钟茂林开始“对症下药”。他一方面继续找该犯拉家常、谈人生、说法制,一方面还联系了该犯的妻子和儿女,尝试修复他的家庭关系。钟茂林的行为感动了这名“老顽固”。他不仅违规越来越少,改造越来越积极,甚至还主动学起了手语,帮助民警与四分监区10余名聋哑犯进行沟通。
    “改造老病残犯,关键是走进他们的心里。”钟茂林笑着说。
    
    手语“谈心专家”陈俊
    民警陈俊,今年不过25岁,说他是与聋哑犯交流的“专家”,指的是小陈会打一手流利的手语。
    这里共有16名聋哑犯,如何管教这些犯人,成了监狱最头疼的事情。去年,监狱组织了陈俊等3名民警专程去金华进行了手语学习。回来后,陈俊他们就成了与聋哑犯交流的最佳人选。
    手语看似简单,其实学起来很不容易,实际运用就更难了。“我们学的都是一些基础手语,而实际运用中还有很多‘方言’需要你能及时掌握,不然根本看不懂他们在说什么,更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思。”为了能尽快掌握手语,陈俊经常主动与聋哑犯进行交流,手语技巧提高很快。
    今年年初,一名即将出狱的聋哑犯不知为何情绪异常低落,不仅不肯吃饭,身体有病也拒绝吃药。监区领导让陈俊去试试。
    看到陈俊会打手语,该犯显得非常惊讶,露出了一丝惊喜的神色。陈俊看在眼里,用手语和他聊起了天。“我问他身体怎么样,有没有吃药,想吃点什么,要出狱了为啥还不开心。他挺高兴的,一个劲地和我‘说话’。”
    这名犯人告诉陈俊,他觉得社会上歧视聋哑人,出去后肯定找不到工作,不知道出狱后该怎么办。而家人也看不起他,从没来探望过他,现在自己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。
    陈俊急忙用手语安慰他。“生命是你自己的,应该自己好好把握。你这样不吃药不吃饭折腾自己毫无意义。你在改造中学到了技术,现在要出狱了,更要对自己有信心,监狱也会帮助你的。”一席话“说”到了该犯心里。这次“谈话”共进行了5个多小时,陈俊累得连手都抬不起来了。事后,监狱发动民警为他捐献了路费,还派人把他送上了车,让这名聋哑犯非常感动。
    事后,聋哑服刑人员黄某用一个手语来概括了这件事:竖起左手的大拇指,用右手在上面轻轻抚摸一下——这就是哑语中的“爱”。